文:那一年揹起相機流浪400天的日子
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244&t=1980056
這篇文章我想應該不少人看過,
我佩服作者他想透過照片傳達的意念,
也佩服身為一個背包客,他所走過的旅程,
當過小小小背包客的我,也許可以體會他一小部份的心情,
另外,看得出作者拍照有一定的功力跟腦袋,
當然我猜裝備可能也不差 (一隻小小白也要40k阿!大哥 XD),
他所完成的事情,也是屬於我嚮往的一類,
看完之後呢有些小小的感觸。
今天想說說關於拍照這事,
可能是因為我正遇到了設備上的一些掙扎,
就想自己再度跟自己確認一下這樣。
這幾天剛好自己完成了短短兩個星期的日本旅程,
除了跟一般人說去玩樂以外的理由,
其實自己是在尋找些什麼,
什麼是什麼呢?我自己也不清楚。
出發之前也帶了一堆,在專業裡也許不怎麼樣的設備,
一堆底片、兩台底片機、一個腳架、幾顆鏡頭,
朋友告訴我,能帶上就帶上,不要留下遺憾,
我自己是想:我究竟是為了拍照而出國?還是為了尋找什麼而出國?
回過頭說拍照,是想要紀錄我眼裡的世界,
並不一定是肉眼所看,也是背後更深層所見,
我非什麼哲學家,也沒有太多歷史知識,
很多想法只是自己憑空想像,加註上去的自以為是,
就像畫畫一樣,
照相,只是一個我把我的意念用物理方式呈現的手段。
有什麼意義?
你覺得當初畢卡索在畫畫的時候,他覺得意義在哪?
不論如何,他的畫作,在他死後開始被人們探討。
想到這裡可以總歸一句話:
拍照,我只是想要留住那個片刻,我的思緒。
那這樣子,拍照的品質是否又很重要呢?當然重要。
是否又一定要追求品質的極致?
我的答案是否定的。
打從入手我的第一台單眼相機FM2的時候,
我就對自己說,要利用有限的器材,來拍出我想要的照片,
相機玩久了器材不免越來越多,
我不可能永遠用一顆50mm的定焦鏡頭,拍所有的東西,
然後在過程中,開始塑造自己的拍照風格。
一直使用底片單眼拍照的我,並非不想要有一台數位單眼,
只是持續的使用底片,造成個人習慣底片的口味,
也實在逃脫不出拍底片比較有趣的窟窿,
還有就是低階數位相機呈現出來的色彩,比較不符合我的要求,
高階的當然就是因為昂貴了,
直到開始覺得怎麼拍,都會有些時候充滿無力感的時候,
開始認真的思考想要去擁有一台好的數位單眼。
有人說,便宜一點的也不錯,顏色不好可以修,
以前我的說法很直接,這樣太不真實、太做作,
後來問問自己:底片的發色,難道就比較真實?
當然不見得,但我覺得底片給我的感覺是比較自然的,
該怎麼說呢?
應該可以用『這就是底片拍的』這種不負責任的說法吧!哈!
回到跟文章有點關係的地方,
我看到作者的部份照片,用了一些修圖的技巧,去達到他所要的意境,
對於這種作法如何,我就不做主觀評論了,
畢竟我不認為我可以完全體會他想表達的想法。
但是自己對自己作品的看法,
則是希望能不透過修圖的方式,來達到我要傳達的信息,
是自己比較能夠接受的方法,
有時候拍照的時候並沒有特別想法,
事後看了照片才把它修成某種感覺,
就有點違反了我自己拍照的初衷。
舉個例子來說,
如果我希望現在這個畫面是黑白的,我會選擇用黑白底片,
而非『把這張變成黑白的看看』。
要修圖,我只有兩個原則,
一是如果我想給人看的,是真實肉眼所見的景色,
譬如一張風景照,
絕對不能讓看了照片的人,
在相同的條件下,在同一個地方看到的畫面,
想法卻是『原來照片是騙人的』,
當然這樣的修圖,希望能夠盡量用拍照技術去克服。
二是如果我現在的畫面是在傳達一個思維,該如何做?
我想作者的作品當中,不少是另我佩服的。
前提是『在拍攝的當下,思緒同時也灌入了這張照片』,
回過頭來看原始的拍攝照片,立即可以回想出當時的想法,
在用科技的方法去將畫面,變成可以呈現在別人眼中的照片,
這樣講有點抽象,但,就是這樣。
可能我就是不屬於拍照起來比較花俏的那群吧!
我不確定是否這個相簿你們都能看,
但這是我在美國打工的時候認識的人,眼中的世界,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s.php?id=1641631877
玩數位單眼,也玩修圖,但是很棒。
以上,見笑了。
笑
回覆刪除你在笑殺毀
回覆刪除